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疾病

儿科诊断的特点

2014-03-20 11:20:55  

   

   疾病诊断的过程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再辅以各种实验室检查的资料,然后汇总,去伪存真,经综合性的分析后做出初步的诊断。若当时诊断不十分明确,需经过进一步的临床观察,补充病史,反复的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最后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儿科疾病的诊断要考虑到以下特点:①小儿(尤其婴儿)不能正确的诉述病情,只有通过成人向医师表达所观察到的现象;②小儿不合作,体格检查时不能如成人那样按顺序地进行,以致初学者常常遗漏检查内容;③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些疾病的表现与成人不同,如婴儿高热时常常出现抽搐;④儿童的生理值与体格检查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

一、病史询问及记录

    获得完整而正确的病史是儿科诊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儿科病史询问有其特殊之处。婴儿病史一般由成人提供,其精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56岁以上的儿童,虽然自己能反映病痛之处及其程度,但事先要取得他的合作和信任,才能了解真情。由于多数情况下小儿的病史是由成人代诉,儿科医师应以同情及耐心的态度听取家长的病情介绍;除非离题太远,一般不必打断;不要甩暗示性的方式提问,因为这样回答的结果有时会出现假象。体格检查完毕后可根据需要再补充询问有关病史。询问病史时要重点记录内容,但不是边问边记全部听写;要不时的看望小儿,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呼吸、面色、走路姿势及哭声的响度。遇到危重病例,重点询问病史后进行体格检查,并做出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详细询问。有时需引导家长对其重要的临床症状及其病情变化和用药作详细介绍。另外,医师良好的仪表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将有助于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和病史的采集。

    1.姓名、性别、记录日期、家庭地址、病史提供者与患儿的关系、病史可靠程度等。

    2.年龄  根据出生日期正确计算。1个月以内要写明天数(如25天);l岁以内要记录几个月几天(如8个月23天);1岁以上要记录几岁几个月(如34个月)。

    3.主诉  是指促使这次诊病的主要原因和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突出、简明扼要,字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20个字。例如:“发热3天,抽搐发作1次”。

    4.现病史  询问本次发病情况。如果病程短可按发病日期逐日问讯;如果病程较长,可以按每个症状演变的情况逐一问讯,最后加以归纳。原则是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内容包括:

    (l)症状:一般按照出现先后顺序,记录起病情况,描述诱因、发生发作时间、持续和间隔时间、发作特点、伴随症状、缓解情况和发展趋势,然后再记录其他症状。对于婴幼儿,要注意询问家长是否观察到某些特殊行为,因为某些特殊行为往往是躯体自觉症状的表现,如头痛时打头、腹痛时捧腹弯腰或阵发性哭闹不安等。另外还应注意小儿疾病症状常可泛化,涉及多个系统,如高热引起惊厥、呼吸道感染时出现消化道症状等。

   (2)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也应记录。

   (3)起病后精神状态、睡眠、饮食、大小便等一般状况有无改变。

   (4)既往诊治情况:如本次起病后曾到其他医疗单位就诊,要详细询问诊疗经过,包括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尤其是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及效果。

  (5)询问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既有助于诊断,又能尽早隔离传染病患儿。

  5.个人史   指小儿生病前的一切经历,包括以下5项内容,询问时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有所侧重,3岁以内小儿应详细询问出生史、喂养史和生长发育史。

    (1)出生史: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和分娩过程如胎次、胎龄、分娩方式及过程,患儿出生时有无窒息、产伤,有无羊水吸入、脐带绕颈、黄疸、青紫、出血等情况,Apgar评分,出生体重。母妊娠期有无疾病(如有,注意询问发生在妊娠哪一阶段,用药情况如何),妊娠反应,营养状况,是否接受过放射线检查,胎动情况及是否有先兆流产。新生儿病历应将出生史写在现病史开始部分。

    (2)喂养史: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母乳喂养时奶量是否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何时断奶。人工喂养儿要了解乳品种类、调制方式、喂乳量。添加辅助食品的时间、种类、次数、数量。是否添加鱼肝油、钙剂。目前的食欲、饮食习惯、是否偏食等。

    (3)生长发育史:3岁以内或所患疾病与发育密切相关者,应详细询问其体格和智力发育过程。婴幼儿着重了解何时会抬头、会笑、独坐、独走、叫人、出牙及前囟闭合时间等。年长儿应了解学习成绩、性格,与家人和同学相处关系等。

    (4)预防接种史: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种类、时间和次数,是否有不良反应。

    (5)生活史:患儿的居住条件,生活是否规律,有无夜惊、遗尿、吮手指、屏气发作、暴怒、孤僻及特殊的爱好,睡眠情况及个人卫生习惯,是否经常进行户外活动,以及家庭周围环境、有否饲养宠物等。

    6.既往史  一般7岁以下患儿不需要对各系统疾病进行回顾,只需询问一般健康情况和有关疾病史。既往健康还是多病,曾患过哪些疾病、患病的年龄,是否患过小儿常见的传染病,有些传染病与本次疾病有关,则更要详细询问。例如本次患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猩红热后引起,则要了解当时出疹的情况,以及皮肤是否脱屑等,由此了解当时对猩红热诊断的可靠性。还应了解过去疾病的治疗和手术情况,是否有后遗症。有无外伤,有无食物或药物过敏史。对7岁以上的患儿,完整病历应包括系统回顾。

    7.家族史  父母的年龄、职业和健康状况,是否近亲结婚;母亲历次妊娠及分娩情况;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中有无其他人员患有类似疾病;有无家族性和遗传性疾病;其他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8.过敏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有无药物、食物或其他过敏史。

    询问及记录病史时不要千篇一律,要结合病情而有所侧重,例如诊断为营养不良时要重点询问喂养史;如诊断为发育落后,以上各项内容均要详细询问,尽量找出引起发育落后的原因;如果一位8-9岁的小儿因肺炎人院.但发育良好,学习成绩尚可,则上述个人史内容

只需扼要重点的了解。

二、体格检查

(一)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体格检查时医师与患儿直接接触,小儿可能要大哭大吵影响检查,为了取得患儿的合作,尽量减少不良的刺激,医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询问病史的时间与患儿搞好关系。例如对他微笑,用手抚摸他,给他摸摸听诊器等以消除恐惧感,取得他的信任与合作。

    2.检查时态度和蔼可亲,手要温暖,两眼不要正视患儿以免引起惊惶。婴儿可让在亲人怀抱里进行检查。当检查到身体某一部位而他表示抗拒时不要坚持,可以放在最后。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多地暴露身体的部位以免受凉。对年龄大的患儿要照顾其害羞心理和自尊心。

    3.检查的顺序可根据年龄而定,尤其婴儿不一定完全按照成人自上而下的步骤,可以先检查皮肤、淋巴结、心、肺、腹等容易接受的部位,而比较不易接受的咽部检查可以放在最后。如果哪一部位疼痛,该处也应放在最后检查。

    4.如果患儿有明显的畸形,该处的检查与其他部位一样,不能过分强凋,否则会引起孩子的窘困和不安(如果治疗这种畸形则为例外)。

    5.当不能一次满意地完成检查项目时,可以让小儿休息或入睡后再查。

    6.对急症病例,先重点进行生命体征和与疾病有关的体格检查,全面的检查可放在病情稳定之后。

    7.体格检查完毕后,应该对小儿的合作表示赞许,以便今后取得更多的合作。

    (二)体格检查的项目

    1.一般测量  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外,小儿还应测量身高(长)、体重、头围、前囟大小、坐高、胸围等。对身材异常的还要测量上、下部量及指距,有腹水时要测腹围。

    (1)体温:可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选择测温方法:①口温:口表置于舌下3分钟,正常不超过37.5℃,只适合于能配合的年长儿;②腋温:体温表置于腋窝处夹紧上臂至少5分钟,正常3637℃,除了休克和周围循环衰竭者外适用于各年龄组儿童;③肛温:肛表插入肛门内34cm,测温35分钟,正常为36.537.50C,较准确,适用于病重及各年龄组的儿童。

    (2)呼吸和脉搏:在小儿安静时测量,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可按小腹起伏计数。呼吸过快不易看清者可用听诊器听呼吸音计数,或用少量棉花纤维贴近鼻孔边缘,观察其摆动次数。年幼儿腕部脉搏不易扪及,可计数颈部或股动脉搏动。

                       各年龄组小儿呼吸和脉搏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28 

40~45 

120140

1 : 3

<1 

30~40

110130 

1 : 3 ~1:4

1 

25~30 

100120 

1 : 3 ~1:4

4 

20~25 

80100 

1 : 4

814 

18~20 

70~90 

1 : 4 

    (3)血压:一般用汞柱血压计,不同年龄的小儿应选用不同宽度的袖带,合适的袖带宽度应为1/22/3上臂长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偏低,过窄则偏高。对新生儿及小婴儿可用监护仪测量,亦可用“潮红法”测量,即用2.5cm宽的袖带,按一般测压法缚于婴儿的腕上或踝上,另以一薄橡胶布或松紧布,从远端开始紧裹其手或足,将血向上推压,使局部呈苍白色,然后充气,使袋内压力超过估计的收缩压,再去除手或足部的绷带并缓慢放气,使血压计的压力下降速度不超过每秒67mmHg(0.80.9kPa),同时观察手或足部突然潮红之一刹那的压力,此即为收缩压。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儿童时期正常收缩压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血压(mmHg)=[年龄(岁)×2]+80;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一般只测任一上肢血压即可,如疑为大动脉炎或主动脉缩窄的患儿,应测四肢血压。

    2.一般状况  主要通过望诊而知,如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神志状态(清醒、嗜睡、昏睡、昏迷)、面色、有无脱水、特殊面容、体位等。

   3. 皮肤  应在自然光下检查皮肤,否则黄疸易被忽略。应注意皮肤的颜色,有无黄染(多食胡萝卜、橘子后手足心皮胺发黄,但巩膜不黄),有无色素减退或沉着,有无皮疹(斑疹、丘疹、疱疹)、血管瘤、紫癜或出血点、溃疡、瘢痕、皮下结节等。要注意皮肤的弹性、温湿度,是否有脱屑、水肿、出汗异常。注意头发的多少、颜色、光泽度,有无脱发。指(趾)甲是否变脆、易于脱落。必要时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

   4. 淋巴结  一般只检查下列部位:枕后、耳前、耳后、颈前、颈后、颌下、颏下、腋下、锁骨上、肘上及腹股沟等处浅表的淋巴结。正常的淋巴结为分散、可活动而且无压痛,颏下、锁骨上及肘上不应摸到淋巴结。颈及腹股沟正常的淋巴结直径在1cm以下,而其他部位正常的淋巴结直径在0.5cm以下。检查左侧颈部淋巴结时头应转向右,检查右侧时头转向左,这样颈部浅表的淋巴结容易显露或摸到。检查颌下或颏下淋巴结时,头向前略为低下,使局部肌肉放松,然后手指触及二处的深部,逐渐外移。检查一侧腋下淋巴结时,检查者一手将患儿该侧上臂抬至水平位,另一手伸人腋窝,将深处的淋巴结推向侧胸壁,这样容易触及。要记录触及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大小、是否融合、有无压痛。肿大的淋巴结可能由局部感染引起,也可能由全身疾病所致。

    5.头部

   (l)头面部:注意头颅的大小、形状、有无畸形,前后囟及颅缝的大小,颅骨有无软化、缺损。脑积水时头颅大,前额向前突出,囟门大而饱满,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两眼呈“落日征”。囟门早闭,头围增加速度极为缓慢,头颅明显缩小的多数为脑发育不全。有的56个月的正常婴儿虽然前囟已闭,但是骨缝并未融合(完全融合要至1215岁左右),头围仍属正常。佝偻病时头颅呈方形,前囟闭合延迟。囟门的大小以测量两对边中点的连接线长度表示。正常婴儿囟门平坦,颅内压增高时(如哭泣、脑膜炎、维生素A中毒等)囟门饱满,脱水时囟门下陷。足月新生儿生后3个月内按压枕骨或顶骨边缘时有轻度颅骨软化的感觉为正常现象,不能认为佝偻病。头部听诊有时可听到杂音,即血液流经扩张的静脉;4岁以内的正常小儿或有贫血者可昕到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4岁以后听到血管杂音者可能有血管畸形,尤其有动静脉瘤。

    注意面部的表情,如苦笑面容见于破伤风。面部两侧是否对称,哭泣时口角是否有歪斜,有些疾病时有眼距增宽。各鼻旁窦处是否有压痛,如额窦的炎症见于6岁以后,上颌窦炎见于2岁以后,而蝶窦的炎症发生在34岁以后。

   (2)眼:注意眼裂大小,眼球活动情况,有无斜视,双侧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如何;有无眼分泌物、眼球突出、震颤、眼睑水肿及斜视;眼结膜有无充血,球结膜光滑程度,有无干燥征(Bitot斑);巩膜是否有黄染;角膜的透明度,有无溃疡。新生儿及幼婴常常两眼紧闭,可将小儿竖直抱起,前后或左右摆动头部,通过前庭反射促使睁眼,完成上述项目的检查。

   (3)鼻:注意有无鼻翼翕动、鼻出血,两鼻孔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应记录其性质。当有异物塞人鼻孔时,鼻部有压痛并流出脓血样分泌物。

    (4)耳:注意耳的位置及耳廓的大小,耳位低(耳的上缘低于眼的水平)见于染色体疾病、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听力是否正常,外耳道有无分泌物、疖肿、异物或耵聍阻塞,耳屏处有无赘生物,耳前有无窦道。按压婴儿耳屏时有哭叫者可能该侧中耳有炎症,需用耳镜检查。高热不退时要检查外耳道鼓膜有无充血或流脓。

    (5)口腔:口腔呼出的气体有助于诊断,如呼出醋酮味提示有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患儿呼出的气体有氨味。口腔卫生差或有口腔及全身疾病时呼出的气体有臭味。注意唇及口腔有无畸形如唇裂、腭裂。高腭弓见于平时用口呼吸者、染色体疾病及智能迟缓着。经常用口呼吸可能有鼻塞或腺样体增殖。口角及唇部有无炎症、糜烂、溃疡;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有无出血点、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或真菌感染;两侧腮腺管开口处有无红肿、渗出物。注意舌的活动度,经常伸舌于口外见于21-三体综合征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不能伸舌于口外者往往为舌系带过短,伸舌时舌尖处有凹陷。舌系带有溃疡见于百日咳。伸舌时舌有无震颤。正常舌苔为薄白苔,如有剥苔并在其周围绕灰白色边缘者为地图舌。注意舌面的皱纹。舌乳头红肿如杨梅状为杨梅舌,可见于猩红热及川崎病。

    正常3个月以内的小儿有少量流涎。3个月以后大量流涎,要注意口腔黏膜或咽部是否有炎症;出牙、腮腺炎、智能迟缓者亦常流口涎。

   记录出牙的数目,牙齿的排列、颜色,是乳牙还是恒牙,有无龋齿,牙龈是否红肿、增生,有无出血。

    6)咽:咽部检查为儿科检查中一项重要内容。咽部充血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咽扁桃体炎及咽炎。检查咽部时常引起小儿不适,甚至恶心、呕吐,故一般均放在最后。检查时应对光,光线要明亮,对合作的小儿嘱其自己张口发出“啊……啊……”的声音,用消毒的压舌板先检查口腔两侧的颊黏膜及上腭,然后压舌板分别按压两侧舌根部(与按压舌中央相比,较少引起恶心、呕吐),观察两侧扁桃体(大小、渗出、假膜)、咽部、悬雍垂及咽后壁。

    对不合作的婴幼儿,往往将牙齿咬紧,家长需固定患儿的双手及头部,检查者不要强行将压舌板自门齿中插入或撬开上下门齿以免将牙齿损伤,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①用一手拇指及中指,置于小儿颊部两侧,稍稍用力向内按压迫使张口露齿;②压舌板从口腔颊黏膜插入上下牙齿之间的间隙,然后稍稍用力下压,在张口的一刹那观察咽部的情况。

    6.  注意颈部的姿势。脑膜炎时呈角弓反张。咽后壁脓肿时,吞咽或侧卧时头向后仰;仰卧时哭吵并有呼吸困难。注意颈部皮肤是否有瘘管开口,甲状腺舌囊肿的瘘管开口于舌骨下方至胸骨柄切迹之间的正中线上任一处,管口直径约13mm,可有黏性分泌物。腮囊肿的瘘管开口于颈中线外侧,舌骨以下,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前方和锁骨上方的一个区域范围之内。颈蹼多见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的患儿。颈静脉是否怒张。斜颈时要检查胸锁乳突肌是否有肿块。注意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腮腺、颌下腺及舌下腺。颈中线的囊性肿块为甲状腺舌囊肿,可随伸舌动作而上下移动,而不能移动的肿块为皮样囊肿。颈部皮下气肿时有“握雪感”。颈项强直见于脑膜炎、颈周围感染或颈椎脱位。气管是否居中。甲状腺肿大时局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7.胸部  观察两侧胸部是否对称。新生儿的胸廓呈圆桶形,前后径与横径相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逐渐成为扁平形,即横径大于前后径。佝偻病时有鸡胸、漏斗胸、郝氏沟( Harrisons groove)、肋骨外翻等胸部体征。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扩大时左前胸突出。较大的儿童要注意乳房的发育,男该在1213岁左右也出现暂时性、不对称的乳房硬结,以后自行消退。

   (l)肺部:包括视、触、叩、听。小儿的特点如下:

    1)视诊: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2岁以内以腹式呼吸为主.6岁以后为胸式呼吸。新生儿呼吸节律不齐,深浅度也不一,以未成熟儿更为突出。注意呼吸时两侧胸部扩张是否对称,比较两侧肋间隙的饱满程度。

    2)触诊: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是否有串珠、压痛。可以利用婴儿哭泣时检查语音震颤,胸腔积液时患侧语音震颤降低。

    3)叩诊:婴幼儿胸壁较薄,叩诊时用力要轻,如果用力过大,可将浊音区掩盖,对比两侧结果。正常小儿肺部的叩诊为清鼓音,肝浊音界在右胸第4肋以下。大叶性肺炎时叩诊力浊音,胸腔积液时叩诊为实音,气胸时叩诊为鼓音。

    4)听诊:听诊5时尽量保持小儿安静,小儿应取平卧或直立姿势,有时姿势不正,如头转向一侧可以影响听诊的结果。小儿胸壁薄,呼吸音较成人响。正常小儿在喉、总气管、胸骨上部及第一胸椎以上的脊柱旁可以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正常婴儿在胸骨旁,年长儿在胸骨柄及肩胛间上部可以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新生儿及衰弱的婴儿,由于呼吸浅表,进入肺泡内的空气量极少,即使已患肺炎,于吸气终末的细湿音亦不易听到。小儿啼哭虽然影响体格检查的结果,但在啼哭的间隙往往出现一次深吸气,此时大量空气进入肺泡,肺炎时的细湿音反而容易闻及。胸部尤其在左侧听到肠蠕动声,提示有膈疝。

   (2)心脏:

   1)视诊:应仔细观察左右胸廓是否对称,心前区有无隆起。隆起部位在锁骨中线内侧多为右心室增大;若在锁骨中线外侧隆起,多为左心室增大。正常心尖搏动范围不超过23cm2,肥胖婴儿有时见不到心尖搏动点。如果心尖搏动强烈、范围扩大提示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弥散于心前区,有时可达到剑突下;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常较正常低12肋间,偏向左下。右位心时心尖搏动可在右侧。心尖搏动减弱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炎及心肌病时。

    2)触诊:可进一步明确心尖搏动部位、强度及范围。胸骨左缘第34肋间和剑突上部有明显抬举感,提示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缘第56肋间锁骨中线外侧有抬举感者,提示左心室肥厚。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肺动脉瓣关闭的激动感,提示肺动脉高压。触诊时还需注意震颤发生的部位及时间(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对杂音的来源和定位极有帮助。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收缩期震颤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出现震颤可能是漏斗部狭窄或室间隔缺损:心尖区出现震颤提示二尖瓣病变。

    3)叩诊:可粗略估计心脏大小及有无移位。右侧心界扩大可能为心房扩大或心包积液:左侧心界扩大多为左心室扩大,少数亦可能为右心室扩大。

 

                           小儿正常心脏浊音界

   心脏浊音界

2岁以下

学龄前期

学龄期

绝对浊音界 

上界

3肋骨

3肋骨

4肋骨

 

左缘

接近锁骨中线

左锁骨中线与胸骨旁线之间

同左

 

 

 

 

 

右缘

胸骨右缘

胸骨右缘

胸骨右缘

相对浊音界

上界

3肋骨

2肋间

3肋间

 

左缘

左锁骨中线外1cm

左锁骨中线外1cm

乳线

 

右缘

右侧胸骨旁线

右侧胸骨旁线内

接近胸骨线

 

   4)听诊:要注意心率、心律、心音及杂音。

    心率和心律:心率的正常值随年龄而异,超过最高值或低于最低值者均属异常,应进一步检查。注意心律是否规则,与呼吸周期有无关系,除正常的窦性心律不齐外,对心律不齐者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心音:正常小儿肺动脉瓣第二音较主动脉瓣第二音响,吸气时可有分裂;可听到弱的第三心音(25%30%);常有窦性心律不齐,对23岁以后的小儿有时可听到功能性杂音。

    异常的心音,如第一心音亢进见于心动过速、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二尖瓣狭窄。有时第一心音被响亮的收缩期杂音所隐没。如有收缩喷射喀喇音出现在心脏基底部,提示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若出现在心尖区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如二尖瓣脱垂症。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压力增高,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伴有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及原发性肺高压症者;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主要见于高血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见于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若吸气及呼气均能在肺动脉瓣区听到分裂则为病理性,出现于房间隔缺损、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息儿。单一的第二心音常见于永存动脉干、重型法洛四联症、三尖瓣狭窄、大血管错位及艾森曼格综合征。若第二心音出现宽分裂,提示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狭窄或房间隔缺损。第三心音亢进伴心动过速即舒张期奔马律,提示严重的心肌疾患。第四心音(即心房心音)的出现常提示心房极度扩大,见于三尖瓣下移畸形。

    杂音:注意杂音的性质、时限、响度、部位及传导方向。需要鉴别杂音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小儿功能性杂音常在发热、兴奋、神经紧张或活动后出现增强。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期出现杂音可能是由于生理变化或暂时性的二、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而并不表示有先天性心脏病。有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时期不一定出现杂音,如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

    在二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要体征;心前区第34肋间的收缩期杂音见于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漏斗部狭窄等;肺动脉瓣区有收缩期杂音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原发性肺动脉扩张、艾森曼格综合征等;收缩期杂音在主动脉瓣区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舒张期杂音在主动脉瓣区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体征;在肺动脉瓣区见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二尖瓣区见于二尖瓣狭窄;在三尖瓣区见于三尖瓣狭窄。

连续性杂音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以肺动脉瓣区最响,且以收缩期成分为主,常伴有震颤。

    心外杂音如心包摩擦音见于急性心包炎

功能性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

项目

功能性

器质性

先天性

后天性

部位

胸骨左缘第24肋间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

胸骨左缘第24肋间多见

 心尖区多见

时间

收缩期

收缩期为主

收缩期或舒张期

性质

柔和、吹风样、低音调,不 伴震颤

 粗糙、响亮,常伴震颤

   吹风样或隆隆样,可半震颤

 响度

 Ⅱ级以下

  Ⅲ级以上

与体位改变关系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传导

不传导

向颈部、心尖区及背部传导

多向腋下及背部传导

    (2)触诊:腹部触诊时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使腹肌松弛。如有腹痛,应先从正常部位开始触诊,逐渐移向腹痛或压痛部位,并注意腹肌的紧张度及面部的表情。一个压痛点的确定有时需要多次的证实才能肯定。还应注意是否有反跳痛。

    8.腹部  腹部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轻柔。若小儿合作可先检查腹部,如果一直哭闹,可利用哭声后的吸气间隙进行腹部的触诊。 

    (l)视诊:注意腹部的形态、大小、膨隆与否、腹壁静脉是否怒张。新生儿要检查脐部情况,如脐带是否已脱落,有无渗出或炎症,脐轮是否红肿;婴儿期注意有无脐疝。反复呕吐时应观察腹部有无胃肠蠕动波。

    检查肝、脾的大小时,手指边缘或手指尖应自脐的水平开始逐渐向上。深吸气时横膈下降,当肝、脾的边缘触及手指边缘或指端时即有清楚的感觉,查得肝、脾的大小。6岁以下的小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处扪及,质地软而无压痛。3个月以内脾脏在肋缘下刚可扪及认为属正常。肿大的脾要与游离肋区别,非常大的脾脏常常可扪及切迹。扪及肝、脾时应记录其大小、质地、边缘的锐钝、有无压痛及表面光滑度等等。

    小儿膀胱充盈时可在耻骨上摸到,如果不能肯定可嘱其排尿后再查。经常便秘的小儿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不能肯定时通便后再检查。检查肾脏时用双手触诊法,一手放在腰背部向上托起,另一手放在腹部相应处,在吸气时常可触及肾脏的下端。

    (3)叩诊:腹部叩诊可以确定膨隆的腹部是积气还是积液。有腹水时出现移动性浊音。

    4)听诊:正常情况下每1030秒钟可听到肠鸣音一次。肠鸣音亢进可见于肠梗阻,消失可见于肠麻痹。

     9.背部及脊柱  腰骶部正中线有无囊性肿块膨出(可能是脊膜或脊髓脊膜膨出)、毛发增多、皮肤凹陷(相应部位可能有隐性脊柱裂)或窦道(该处可能有瘘管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脊柱是否有前凸、侧凸或后凸,记录脊柱活动隋况。

    10.四肢  注意四肢的长短、粗细、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如“O”形腿、“X”形腿、马蹄内翻、马蹄外翻足等。各关节是否肿胀、畸形,活动度如何。肌肉的张力、肌力,有无假性肥大。有无杵状指(趾)。掌纹、指纹对判断某些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有帮助;足底纹对判断新生儿的成熟度有帮助。

    11.肛门及生殖器  有腹痛、胃肠道症状(如便秘、便血等)时应检查肛门有无畸形,有无肛裂、肛门瘘管、肛周脓肿,必要时做肛门指检。外生殖器的检查应注意是否有两性畸形、尿道下裂、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包茎及隐睾等,大阴唇是否遮住小阴唇,阴毛分布的范围,睾丸及阴茎的大小有助于判断青春期发育的阶段。

   12.神经系统  一般疾病时要进行的神经系统检查除前述的神志、对外界反应、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外,还应包括:

    (l)脑膜刺激征:包括是否有颈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34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屈肌紧张,Kernig征可以阳性,但无病理价值。

    (2)神经反射:生理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正常婴儿的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可能阴性,肌腱反射略为亢进。2岁以内Babinski征阳性还属正常,但一侧为阳性、另一侧为阴性则有临床价值;2岁以后阳性具有病理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根据入院前所进行的有关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的结果经整理后记录。

四、病史分析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阳性结果及有价值的检验结果以摘要的形式予以总结,提出初步的诊断及诊断依据以及需要与其鉴别诊断的疾病及鉴别要点。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