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普通型菌痢见到脓血便,诊断并不困难,应注意下列几点有助于确诊: 1.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腹泻伴有发热,粪便带黏液脓血者。 2.接触史: 家中或同居室最近有了痢疾患者,应予警惕。 3.大便镜检: 北京市标准:每一高倍镜视野脓细胞>15个并见有红细胞,门诊即可诊断菌痢并填报传染病卡片。 4.粪便培养: 严格说来准确诊断要靠粪便培养,作培养时要采取新鲜脓血便,最好在床边即接种培养,若不能即时做,可将标本放入缓冲甘油盐水液中保存,尽快送细菌室培养,在用抗菌药治疗前采集粪便标本,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5.PCR快速诊断 最近已研制出PCR快速诊断法,但需集中多份标本一起检查,尚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以脓血便为其特征,但是仅凭脓血便诊断菌痢,误诊率可达30%左右,最容易与以下肠炎相混淆: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培养结果:痢疾杆菌阴性,发现有大肠埃希杆菌,再用此大肠埃希杆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结膜囊内24h后如发现豚鼠结膜充血有炎症反应,即可确诊为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 2.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临床经过也类似菌痢,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表现发热,腹泻,先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脓血便,类似痢疾,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采用微需氧43℃培养法,可培养出空肠弯曲菌。 3.沙门菌肠炎: 以小婴儿多见,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开始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易误诊为菌痢,鉴别首先发病年龄不同,痢疾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小婴少见,准确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