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胃肠道出血及与胃十二指肠相邻的组织器官出血破溃入上消化道,呕血与便血是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之空肠、胰腺及胆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在儿科并非少见,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80%,从体重和循环血量的关系而论,儿童出血的危险性远比成人高,故迅速确定出血的原因、部位并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引起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各型胃炎、食道静脉曲张。但由于患儿年龄不同,常见原因也有差异: (1)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急性胃粘膜病变、新生儿出血症。 (2)婴幼儿:反流型食管炎、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Mallory-Wiss综合征、先天性畸形、出血性疾病。 (3)年长儿:消化性溃疡、各型胃炎、道静脉扩张。 小量而缓慢的消化道出血,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软弱或头昏,有的仅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或黑粪为主,这还取决于出血的数量及其速度,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呕出的血液呈紫红色或鲜红色,严重的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征象,过快的肠蠕动致使出现暗红色甚或鲜红色的血便,易与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如血液贮留胃内与胃酸接触后转变为酸性血红蛋白,使呕出的血液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如血液停留在肠内较长时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肠内硫化物经细菌作用结合成硫化铁 致使粪便变黑如沥青又称柏油样便,出血量超过 ml即可引起黑粪。 失血性休克主要发生于急性大出血时,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即可发生。慢性出血或反复少量出血仅表现为贫血。 同时可引起氮质血症,其原因包括:肠源性、肾前性、肾性,以肠源性为主要。 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和黑粪首先应与由于鼻衄、拔牙或扁桃体切除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区别。也需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相区别。此外口服禽畜血液 骨炭 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 有时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粪鉴别。 还应明确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区别: 项目 | 上消化道 | 下消化道 | 出血部位 | 食道胃十二指肠 | 小肠结肠肛管 | 呕血 | 多见 | 少见 | 血便颜色 | 柏油样或黑便 | 鲜红色暗红色 | 抽出液 | 鲜红色 或清亮隐血(+) | 咖啡色 清亮、隐血(-) | 大便RBC | 无 | 有 | 血BUN/CR | >100(87%) | <100(95%) |
明确病因:其检查方法包括胃镜、X线钡餐检查、99mTc扫描和选择性动脉造影,其中急诊胃镜是首选方法,X线钡餐检查可列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检查手段,99mTc扫描适用于美克儿憩室、消化道重复畸形。 治疗:包括禁食、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抑酸及止血药的应用,而经内窥镜局部病灶止血法则是最为客观和有效的,包括: 1、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血凝酶、凝血酶等。因能通过胃镜找到出血灶,在直视下用药,故疗效显著。 2、电凝止血 直接将单极电极压在出血部位上 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组织蛋白凝固而止血。电凝止血法对出血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贲门粘膜撕裂和吻合口出血均有止血作用 但对较大血管的出血效果不满意。 3、内镜氩离子凝固止血 APC装置由一个高频电能发生器,一个氩气源及探头,一根远端陶瓷管口内装有钨丝电极的可屈式纤维Teflon管组成,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的高频电能,继而能量被传导至组织而产生凝固效应。止血安全且组织损伤小。 4、电灼止血 应用单极电极 靠近而不直接接触出血组织 通过发出电火花 使蛋白质受热凝固而止血此法较电凝止血更为表浅 故更适用于粘膜出血。 5、微波组织凝固止血法 微波是波长很短的无线电波 波长介于超短波和红外线之间生物体细胞属有机电解质 其中极性分子在微波场作用下引起极化 并随着微波电场的交替变换而来回转动 在转动过程中与相邻分子产生类似摩擦的热耗损 使组织加热到一定温度而发生凝固 6、热探头止血法 原型热探头是由一个中空的铝圆筒构成 内有一个绕在陶制轴心上的加热线圈此线圈与外面的铝圆筒彼此电绝缘 另有一个热电偶装在探头的尖端 用来测量瞬时的实际温度 通过自控系统调节热量 使之达到所需的温度。用探头压住出血的血管 使出血部位及其周围粘膜变白止血成功。临床上主要用于溃疡病大出血的治疗。 7、硬化剂治疗 主要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直视下于曲张静脉的附近反复注入%鱼肝油酸钠 每次2~3ml 总量15~25ml 取出内窥镜后再用三腔管压迫数小时 止血效果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