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死亡率较高。一般在出生后4~7天发病,故俗称“七日风”。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推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天,多于生后1周左右发病。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引起全身肌肉强烈收缩;此外,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患儿早期表现为哭闹和吃奶困难,此时用压舌板检查口腔时,愈用力张口愈困难,称为“锁口”,此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随后逐渐出现张口困难、面肌紧张,进一步发展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阵发性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角弓反张,甚至因呼吸肌和喉肌痉挛而导致窒息。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经合理治疗1~4周后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能吮乳,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将患儿置于安静而避光的环境中,尽可能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的发作。维持气道通畅,保证能量的供给。脐部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中和毒素 诊断一旦确定,立即给予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愈早用愈好。TAT 1万~2万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U作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者需用脱敏疗法注射;也可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etanus immuneglobulin,TIG) 500~3000u肌注,TIG半衰期较TAT长,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不必做过敏试验。 3.止痉 ①咪哒唑仑( midazolam):每次0.05~0. 2mg/kg,2~4小时1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0.01~0. 06mg/(kg.h)。②地西泮:每次0.3~0. 5mg/kg,缓慢静脉注射,4~8小时1次;也可用鼻饲维持,剂量每日2.5~7..5mg/kg,分6次,维持4~7天,以后逐渐减量。因该药有抑制呼吸的作用,故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其副作用的发生。③苯巴比妥:首次负荷量为10~20mg/kg,静脉缓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肌注或静脉注射。④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稀释后经胃管注入或保留灌肠。 4.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甲硝唑,静脉滴注,疗程7~10天。 【预防】 做好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一旦接生时未能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残留脐带剪去一段,重新结扎,用上法重新消毒脐带,同时肌注TAT 1500~3000IU,或注射TIG 75~250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