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它是由于身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继而导致骨骼的变化,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6个月至1岁最多见。 发生佝偻病的原因: 一、 维生素D含量不足。婴儿膳食中含维生素D量很少,牛乳中含量少、且钙 磷比例不当,影响钙的吸收,所以人工喂养者佝偻病的发病率比母乳喂养者高。 二、日光照射不足 。人体中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产生内源性维生素D,户外活动少,则易患佝偻病。 三、 其他因素。如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大;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肾疾病;只以谷类为主要食物,副食少以及服用其他药物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以引起本病。 患儿的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骨缝加宽,重者有颅骨软化,按压枕部有乒乓球感觉,称为"乒乓头",有的可形成"方颅"。"十字头"或"马鞍头"。婴幼儿时期可在两侧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位肥大,外观看象两串珠子,称"肋串珠",胸廓下缘肋骨外翻,严重者出现"鸡胸"。以上胸部异常变化必然导致胸廓畸形,以致影响心肺功能,且极易反复肺炎发生。此外,双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以及脊柱侧弯。除此之外,还常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易夜惊,多汗,汗带酸味,引起局部发痒,在枕部形成秃发,形成"枕秃";四肢肌肉无力,关节松弛,独立行走较晚;腹壁和肠肌肌肉松弛,造成肠内积气,腹部膨大,且易腹泻。 总之,小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其结果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骨骼畸形,以致全身抵抗力低下,容易患多种疾病且不易治愈,因此,为防止佝偻病的发生,在摄入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日光照射,尽可能增加小儿的户外活动或及时补充维生素D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