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儿科 > 儿科急救

急性中毒诊治原则

2014-03-03 15:46:11  

    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体内后,与体液和组织相互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或死亡,这一过程称为中毒。小儿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婴幼儿时期常为误服药物中毒,而学龄前期主要为有毒物质中毒。小儿的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常为急性中毒。小儿接触的各个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动、植物,工、农业的化学药品,医疗药物,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和去污剂等,都可能发生申毒或意外事故。造成小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婴儿时期往往拿到东西就放入口中,使接触毒物的机会增多。因此小儿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中毒的途径】

    1.经消化道吸收中毒  为最常见的中毒形式,可高达90%以上。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可经口腔黏膜、胃、小肠、结肠和直肠吸收,但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常见的原因有食物中毒、药物误服、灭鼠或杀虫剂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灌肠时药物剂量过量等。

    2.皮肤接触中毒  小儿皮肤较薄,脂溶性毒物易于吸收;毒物也可经毛孔到达毛囊,通过皮脂腺、汗腺吸收。常见有穿着有农药污染的衣服、蜂刺、虫咬、动物咬伤等。

    3.呼吸道吸入中毒  多见于气态或挥发性毒物的吸入。由于肺泡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进入的毒物易迅速吸收,这是气体中毒的特点。常见有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吸入中毒等。

    4.注入吸收中毒  多为误注药物。如毒物或过量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则被机体吸收的速度最快。

    5.经创伤口、面吸收:如大面积创伤而用药不当,可经创面或创口吸收中毒。

    【中毒机制】因毒物种类难以统计,很难了解所有毒物的中毒机制,常见的中毒机制包括:

    1.干扰酶系统  毒物通过抑制酶系统,通过竞争性抑制、与辅酶或辅基反应或相竞争,夺取酶功能所必需的金属激活剂等。

    2.抑制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  如一氧化碳中毒使氧合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亚硝酸盐中毒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携氧功能丧失。

    3.直接化学性损伤。

    4.作用于核酸  如烷化剂氮芥和环磷酰胺,使DNA烷化,形成交叉联结,影响其功能。

    5.变态反应  由抗原抗体作用在体内激发各种异常的免疫反应。

    6.麻醉作用。

    7.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8.其他。

   【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l.毒物的分布  主要在体液和组织中,影响分布的因素有毒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毒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等。

   2.毒物的排泄  可经肾、胆道或肠道排泄;部分毒物在肠内可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导致从体内延缓排泄。其他排泄途径有经汗腺、唾液腺、乳汁排至体外;有害气体则经肺排出。

    【中毒的诊断】

     1.病史  由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特点,家属陈述病史非常重要。在急性中毒的诊断中,家长如能告知中毒经过,则诊断极易。否则,由于中毒种类极多,加上小儿不会陈述病情,诊断有时极为困难。

    应详细询问:发病经过,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长职业,环境中有无有毒物品,特别是杀虫、毒鼠药,家中有无常备药物,经常接触哪些人,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等。毒物的摄入时间常常被忽视或难以确定,除对乙酰氨基酚、肠衣药物或缓释药物外,一般药物如在摄入后4小时仍无明显反应,则中毒将不太可能发生。

    临床症状与体征常无特异性,小儿急性中毒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惊厥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2.体格检查  要注意有重要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如呼气、呕吐物与某种物质相关的特殊气味;口唇甲床是否发绀或樱红;出汗情况;皮肤色泽;呼吸状态、瞳孔、心律失常等。同时还需检查衣服、皮肤及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以提供诊断线索。

    3.毒源调查及检查  现场检查需注意患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毒物,如有否敞开的药瓶或散落的药片、可疑的食物等,尽可能保留患者饮食、用具,以备鉴定。仔细查找吐出物、胃液或粪便中有无毒物残渣;若症状符合某种中毒,而问不出中毒史时,可试用该种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作为诊断性治疗。有条件时应采集患者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的含毒物品进行毒物鉴定,这是诊断中毒的最可靠方法。

    【中毒的处理】处理原则为发生急性中毒时,应立即治疗,否则会失去抢救机会。在毒物性质未明时,按一般的中毒治疗原则抢救患儿。在一般情况下,以排除毒物为首要措施,尽快减少毒物对机体的损害;维持呼吸、循环等生命器官的功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

    l.现场急救使患儿稳定  使患儿呼吸道保持通畅,呼吸有效及循环良好是非常重要的。急救的方式与其他危重儿相似。应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电图;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对呼吸抑制或气道阻塞患儿应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应用;如明确是阿片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则可先用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治疗,使呼吸恢复。

    2.毒物的清除  根据中毒的途径、毒物种类及中毒时间采取相应的排毒方式。

    (1)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大多数毒物经消化道或呼吸道很快被吸收,许多毒物可经皮肤吸收。一般来说,液体性药(毒)物在误服后30分钟内被基本吸收,而固体药(毒)物在误服后12小时内被基本吸收,故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毒物吸收可使中毒程度显著减轻。

    1)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对口服中毒的患儿,当神志清醒,无催吐禁忌证时,均可进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一般在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催吐越早效果越好。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昏迷或惊厥患者、强酸或强碱中毒、汽油、煤油等中毒及6个月以下婴儿不能采用催吐。药物催吐可采用吐根糖浆,该药同时作用中枢及消化道,引起呕吐。一般90%95%患者在用药后2030分钟内出现呕吐,应用剂量:612个月婴儿为1Omll12岁为15ml12岁以上为30ml。近20年来,吐根糖浆较少被应用。

    2)洗胃:常在催吐方法不成功或患者有惊厥、昏迷而去除胃内容物确有必要时进行。洗胃方法是经鼻或经口插入冒管后,用50ml注射器抽吸,直至洗出液清澈为止,首次抽出物送毒物鉴定。常用的洗胃液有:温水、鞣酸、高锰酸钾(1100OO)、碳酸氢钠(2%5%)、生理盐水或0.45%氯化钠溶液;洗胃禁忌的腐蚀性毒物中毒,可用中和法,牛奶亦可起中和作用,同时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减少刺激。可将活性炭加水,在洗胃后灌入或吞服,以迅速吸附毒物,

    3)导泻:可在活性炭应用后进行,使活性炭-毒物复合物排出速度加快。常用的泻药有硫酸镁,每次0.25g/kg,配成25%的溶液,可口服或由胃管灌人。在较小的儿童,应注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全肠灌洗(whole  bowel  irrigation):中毒时间稍久,毒物主要存留在小肠或大肠,而又需尽快清除时,需作洗肠;对于一些缓慢吸收的毒物如铁中毒等较为有效。常用大量液体作高位连续灌洗(小儿约用l5003000ml),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洗肠液常用1%温盐水或清水,也可加入活性炭,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皮肤黏膜的毒物清除:接触中毒时应脱去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毒物接触部位,或用中和法即用弱酸,弱碱中和强碱、强酸;如用清水冲洗酸、碱等毒物应至少10分钟以上。

    6)对于吸入中毒,应将患儿移离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氧气吸入。

    7)止血带应用:注射或有毒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在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管弥散,止血带应每1030分钟放松1次。

    (2)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除:

    1)利尿:大多数毒物进入机体后经由肾脏排泄,因此加强利尿是加速毒物排出的重要措施。静脉输注5%10%葡萄糖溶液可以冲淡体内毒物浓度,增加尿量,促使排泄。病情较轻或没有静脉点滴条件时,可让其大量饮水。但如患者有脱水,应先纠正脱水。可应用利尿药,常用呋塞米(速尿)l2mg/kg静脉注射;20%甘露醇0.51g/kg,或25%山梨醇12g/kg静滴。大量利尿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保证尿量每小时在69ml/( kg.h)。在利尿期间应监测尿排出量、液体入量、血电解质等。当患儿苏醒、严重中毒症状减轻或药物浓度低于中毒水平时,则可停止利尿。

    2)碱化或酸化尿液:毒物肾脏的清除率与尿量并不成比例,单独利尿并不意味排泄增加。碱化尿液后可使弱酸如水杨酸和苯巴比妥清除率增加;降低尿pH值使弱碱类排出增加的方法在临床上较少应用。常采用碳酸氢钠溶液l2mmol/kg(l2mEq/kg)静脉滴注12小时,在此期间检查尿pH,滴注速度以维持尿pH7.58为标准。乙酰唑胺同时有利尿和使尿碱化作用。维生素C l2g加于5OOml溶液中静脉滴入亦可获得酸性尿。

    3)血液净化方法:①透析疗法:很多种危重的急性中毒患者,可采用透析疗法增加毒物排出。透析疗法有多种,常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较简便易行;血液透析(人工肾)是很好的透析方法,能代替部分肾脏功能,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身体的代谢废物排除。②血液灌流法(hemoperfusion):此法是将患儿血液经过体外循环,用吸附剂吸收毒物后再输回体内,应用指征与血液透析相同。有的毒物血液透析不能析出,用血液灌流则有效。③换血疗法:当中毒不久,血液中毒物浓度极高时,可用换血疗法,但此法需血量极多,临床较少采用。④血浆置换:能清除患者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

    4)高压氧的应用:在高压氧情况下,血中氧溶解度增高,氧分压增高,促使氧更易于进入组织细胞中,从而纠正组织缺氧。可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氨气等中毒。在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3.其他对症治疗  及时处理各种中毒所致的严重症状,如惊厥、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若不及时治疗,随时可危及生命。在中毒原因不明或无特效治疗时,对症治疗尤为重要,以便支持患儿渡过危险期。

     【中毒的预防】为了防止小儿中毒的发生,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管好药品   药品用量、用法或存放不当是造成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家长切勿擅自给小儿用药,更不可把成人药随便给小儿吃。不要  将外用药物装入内服药瓶中。儿科医务人员开处方时,应认真计算不同年龄小儿用药量,切勿过量;药剂人员应细心核对药量和剂型,耐心向家长说明服用方法。家庭中一切药品皆应妥善存放,不让小儿随便取到。

     2.农村或家庭日常用的灭虫、灭蚊、灭鼠剧毒药品,更要妥善处理,避免小儿接触,各种农药务必按照规定办法使用。

     3. 做好识别有毒植物的宣传工作,教育小儿不要随便采食野生植物。

     4.禁止小儿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如装敌敌畏的小瓶等)。

     5.普及相关预防中毒的健康知识教育。

来赞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